筑医台科技有限公司

搜索
CHCC2025
筑医台资讯微信公众号
筑医台
微信扫一扫,获取更多资讯

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

三级 综合医院

区域医疗中心
2560 收藏

医院简介 Hospital profile

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896年,前身为美国教会巴可门医院和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分院,是山东省历史悠久、文化深厚的百年老院之一。经过120余年的发展,医院现已成为山东省鲁西南地区学科门类齐全、医疗设备先进、专业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公立医院。医院始终以准确定位、服务社会、以人为本、追求卓越为己任,努力打造成为医、教、研、管协同发展的高水平现代化管理智慧医院,是济宁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、安徽医科大学济宁临床学院、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教学医院,山东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,是国际爱婴医院、国家卫健委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、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、国家卫健委五星高级卒中中心、中国胸痛中心、国家卫健委舒适化医疗研究基地、国家卫健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培训基地、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、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、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培训基地、中国心衰中心、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、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师师资培训中心、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、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“卓越中心”、山东省院士工作站、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、山东省胸痛中心。是山东省区域医疗中心、山东省心血管专科区域医疗中心、山东省神经专科区域医疗中心、济宁市区域医疗中心、济宁市航空紧急医学救援中心、济宁市远程医疗中心、济宁市心电诊断中心、济宁市医学影像中心、济宁市医学检验中心、济宁市病理诊断中心。
优化诊疗环境,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
     医院优化布局,完善一站式服务,为病人提供舒适便捷的就医环境。目前, 医院分总院区、东院区和西院区,设置床位4200张,开设临床医技科室59个,年门急诊总量332.81万余人次,年出院病人近20.67万余人次,年手术量13.02万余人次,就诊病人辐射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4省的30个县市区,是济宁及周边地区医疗急救和保健康复中心。
把握发展生命线,推进医疗质量稳步提升
    医院狠抓医疗质量管理,明确各级组织架构,建立“分工明确、协同有效、目标清晰、方法科学”的大质控体系,加强重点科室管理、围手术期等重点环节及高风险操作等重点技术的质量安全管理。有效落实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流程,做好建立健全现代化医院管理相关工作,努力提高患者就医质量,建立起管理科学、治理完善、运行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。
紧抓学科建设驱动,推动医院发展转型升级
     医院集聚各临床重点专科、重点学科各类资源优势,以疾病为纽带,通过学科整合、团队协作方式,集全院之力,重点打造拳头学科,形成新的优势,以点带面,带动高水平医院建设,实现院有名科、科有名医。其中国家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1个(中西医结合儿科),是山东省两个中西医结合研究基地之一,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个(急诊科),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6个(产科、耳鼻咽喉科、风湿免疫科、妇科、骨科、呼吸内科、急诊科、康复医学科、泌尿外科、内分泌科、皮肤科、普外科、烧伤科、神经内科、神经外科、肾内科、消化内科、小儿内科、心血管内科、心脏大血管外科、胸外科、血液内科、肿瘤科、临床护理、麻醉科、医学影像科),山东省医药卫生特色专科(重点专业)7个(神经外科、儿科、急诊科、心内科、神经内科、呼吸内科、眼科),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4个(康复科、皮肤科、中医科和护理学)和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2个(瘢痕专科、脑卒中血管内诊疗),山东省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1个(产科)。16个学科影响力跻身全国地级城市医院100强,名列前20位。

建设历程 Construction process

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东院区建设项目

东院区选址在济宁市国家级高新区核心地带,院区四周为城市主干道,交通便利,适宜门急诊开展及就医探视,业务辐射性优良。规划建筑面积为59万平方米,采取“总体规划、分期实施”的建设原则。




过去的十年,是我院医院建设取得重大突破、医院快速发展的时期。医院建设紧紧围绕“建班子、做规划、研图纸、抓质量、责任制”五原则全方位开展工作。



建筑设计 Architectural design

以医技楼为中心,门诊楼、病房楼、急诊楼、健康管理中心楼围绕布置。通过室内外连廊、医疗主次街等实现楼宇间连通。通过楼宇内天井、绿化景观组织建筑和环境空间。


平面造型


平面造型设计,综合医疗区采用集中布局方式,门诊、医技、住院、急诊相邻设置,医技楼位于核心区,通过医疗主街、连廊等设施与各楼宇联系,形成功能组团,简化医疗流程,提高就诊效率。
东院区以“圆”为总平面格调,主建筑多采用弧形轮廓,既赋予了建筑张力,又协调兼顾总布局。


院区总平面图

立面造型


在建筑立面形体的塑造上,力求简洁,通过构件的凹凸使建筑产生序列感和丰富的光影变化。外立面材料采用背栓式石材和玻璃幕墙相结合的方式,塑造清新、简洁、庄重、大气的现代化医院新形象。

背栓式石材幕墙


 玻璃幕墙

室内精装修设计以人性化设计、高雅朴素简洁明快、实现最佳性价比为核心理念。创造适宜的医疗环境,让病人得到周到的诊疗,让医生有一个洁净卫生的环境为病人提供亲切舒适的诊疗服务。

在控制好综合经济指标的前提下,做到最佳性价比,同样的控制经济指标下性能最优,同样性能下经济投入最省。合理选择档次和材质,减少变更,一次建成不返工。

室内精装修设计以人性化设计、高雅朴素简洁明快、实现最佳性价比为核心理念。创造适宜的医疗环境,让病人得到周到的诊疗,让医生有一个洁净卫生的环境为病人提供亲切舒适的诊疗服务。
在控制好综合经济指标的前提下,做到最佳性价比,同样的控制经济指标下性能最优,同样性能下经济投入最省。合理选择档次和材质,减少变更,一次建成不返工。


 院内医技、诊疗、康复、运营等装备,以信息智能化、实用性、适用性、经济性为采购使用原则,既能实现使用便利性,又能方便运营管理。

 装备


科室

全阶段均强调通道和功能分区建设
重视物理分区和措施隔离,保障医患入院安全

 

城市交通分析

东院区四邻城市主干道,南邻孟子大道,北邻嘉达路,东临瑞园路,西邻康泰路。共设有4个出入口:南侧设置院区主出入口,用于门诊就诊探视;西侧由南向北设置两道次出入口,南侧为急诊和住院病人入口,北侧为污物出口;东侧设置行政出入口,用于行政后勤工作入口。


内部交通的合理性

院内绕综合医疗区设置环形路,用作各楼宇间外部联系。各楼宇内部之间通过医疗主次街、楼宇间连廊等实现连通,交通组织清晰流畅。
垂直交通方面,综合医疗区配备有36部电梯,16部扶梯供各楼层间联系使用。

 院内环形路


院区交通分析

门诊就诊车流经南侧主入口进入,经门诊楼前接驳道路,向西驶往地上、地下停车场。去往西翼急诊楼的急诊急救车流由西侧次出入口进入,直达入口广场,车辆停放在地上、地下停车场。去往东翼健康管理部的门诊车流由院区主出入口进入,经院内道路到达门前广场,车辆可停放在地上、地下停车场。



楼宇内交通分析

医技科室的交通设计分析图

 医

技楼一楼功能平面

总体规划




医技楼四楼功能平面







重症监护室布局示意图


标准住院病房交通设计分析图

总体布局的整体性

以医技楼为中心,门诊楼、病房楼、急诊楼、健康管理中心楼围绕布置。通过室内外连廊、医疗主次街等实现楼宇间连通。通过楼宇内天井、绿化景观组织建筑和环境空间。


改扩建的可能性 — 可持续性设计理念
考虑到医院的迅猛发展和医疗技术的快速提升,东院区设计规划将近期、远期相结合,综合医疗区全部建筑采用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,在建筑空间尺寸维度和布局灵活性上做了充分预留,在水、电、暖、信息等容量上充分预留扩充,以实现医疗流程的顺畅衔接与功能的合理转换。东院区建筑较高的包容度可从容面对未来多样性的变化,以相对稳定的建筑形式应对绝对变化的医疗形势。


总体规划

1、可延伸的医疗主街


在建筑结构上考虑分期建设需要,一二期衔接处预留结构端口,实现医疗主街的可延伸性,贯穿整个医疗核心区。

2、可变更的功能模块


在建筑布局上,使用和预留的医疗单元均采用标准化模块式设计,一方面可应对现有医疗流程的调整,另一方面可满足未来新增科室的需要。

3、可拓展的预留用地


外墙保温、隔声等性能



流线清晰、防止感染、防护措施 — 以检验中心为例

门诊医技科室、急诊科室根据不同医疗功能,从建筑布局入手,全面体现就诊流程。门诊各科室设置独立的就诊单元,医技科室在医技楼集中设置,达到医疗资源集约利用目的。采用走廊、扶梯、电梯、步梯等设施实现不同流线分离,人流、物流流向清晰,洁污通道顺畅无交叉,满足院感防护要求,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。



内外实景 Real photos

立面造型

在建筑立面形体的塑造上,力求简洁,通过构件的凹凸使建筑产生序列感和丰富的光影变化。
外立面材料采用背栓式石材和玻璃幕墙相结合的方式,塑造清新、简洁、庄重、大气的现代化医院新形象。

背栓式石材幕墙

玻璃幕墙


室内精装修设计以人性化设计、高雅朴素简洁明快、实现最佳性价比为核心理念。创造适宜的医疗环境,让病人得到周到的诊疗,让医生有一个洁净卫生的环境为病人提供亲切舒适的诊疗服务。

在控制好综合经济指标的前提下,做到最佳性价比,同样的控制经济指标下性能最优,同样性能下经济投入最省。合理选择档次和材质,减少变更,一次建成不返工。




创造以生态、自然绿色为基础、少量人工雕饰的“颐养型”景观。营造健康,完整,可持续发展的小型生态系统,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,根据医疗康复机构区景观对于功能、氛围的要求,做到功能布局合理,景观形式协调美观,具有鲜明的时代感。


总平面图







建筑造型

门诊医技综合楼


病房楼



全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


餐厅



二期病房楼
设计床位2000张
总建筑面积156000平方米
地下三层,地上二十层










色彩:公共区域以白色为主,佐以淡蓝色装饰,一体化产房采用温馨的粉色,普通病房采用素雅象牙白配色,塑造宁静平和的疗养环境。根据不同就医环境营造适宜的就诊氛围


家具和光线:以人性化、舒适化、便捷化为采购标准,选用性价比高的环保家具,颜色与诊疗项目、环境相适宜。配合形式各异的节能灯具,营造通透光亮的室内环境。


层次、丰富、变化,以及疗愈性能


在门诊楼东侧设置人工湖、廊架及各类景观小品

为就医人员提供休憩之所的同时,将医疗区与行政管理区域进行有效分割


不同规模的镂空、中空、实体建筑的分割搭配凸显空间造型的精致层次石材幕墙、玻璃幕墙、外墙环保涂料的有序搭配彰显色彩质感的跳跃丰富。
突破传统医院的生硬隔阂感,突显现代医院的空间布局与疗愈功能简约和谐统一



建设心得 Management assessment

节能设计理念
依据绿色建筑设计要求,东院区按绿色一星级标准控制。建筑布局强调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与采光,有效降低建成后的运行成本。采用太阳能、冷凝水回收等绿色技术,采暖、通风、空调、供电、供气系统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、节能型技术设备,降低消耗,并选择运行设备最佳经济支点运行,提高运行系统效率。同时采用智能化、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,提高管理效率,降低管理成本,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,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。







信息纠错